穿成年代文的无脑女配[七零] 第12节
“妈妈,广播里喊明天就可以兑工分了,让你们明天不要出去!”
“哈哈,终于开始发粮食了,再不发真的要饿死了,哈哈!”
四周左邻右舍都在一瞬间爆发出兴奋的尖叫声,这种声音沈春花小时候经历过的。
小的时候他们村子突然停电或者突然来电时,村子里就有那种特别统一的哀嚎声和高兴的兴奋声尖叫声。
拿着晾晒了很多天,终于晾干的衣服被套。
站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里,这一刻沈春花好像被完全完全的同化了。
这一刻听着四周大人小孩的尖叫声兴奋声,在反应过来时,沈春花就发现自己已经做出跟大家一模一样的兴奋高兴反应了。
这一刻她久违的感受到了,最最单纯的高兴和兴奋。
而这样很明显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奋感觉,说实话以前的沈春花早就已经遗忘和淡忘很久了。
北小年的前一天沈家村终于开始分粮了,分粮食的那天明明从前村的一队开始的,轮到他们十队应该是特别晚的。但大清早的在沈春花洗碗收拾家里时,穿着蓝色棉衣的沈腊梅却已经跑过来叫她了。
“这么早干嘛啊?而且洗完碗我还想扫扫院子,家里的鸡和猪我也没有喂啊?”
虽然好奇这个年代的分粮制度,但等好姐妹兴冲冲的跑过来后,沈春花还是暂时拒绝了。
她现在这么说绝对不是她很能干喜欢干家务的意思,而是农村的大院子你一天不扫,真的会有很多大风刮过来的干树叶和垃圾。而且这个家里的猪和鸡,她也不敢不喂啊。
“那你抓紧速度啊,院子我帮你扫了,你赶快洗完赶快喂完,等喂完了我们再一起去。”
反正沈腊月就是不想自己一个人去小广场,她的爷爷跟沈春花的爷爷是兄弟,从小就熟悉沈春花家。等说完后,她便迅速的找出扫把,直接帮着沈春花扫起了外面。
“哎,那谢谢了。”
沈春花感觉无奈又好笑,轻轻的摇摇头,随即她就抓紧了手上的动作。
等她迅速洗完家里两幅碗筷外加杯子后,她给家里母猪和三只鸡拌食物的动作也特别快。
等弄完一切后,她就开始重新洗手,外加换衣服了。
别看他们外出时穿的衣服颜色都是蓝黑灰,衣服上还大多打了补丁。但实际上那些还都是他们外出的好衣服,要是在家里干活,他们穿的其实比外出时更加的朴素。
“啊啊啊,外面的声音越来越大了,沈春花你怎么这么墨迹啊!!”
听着外面越来越大的声音,看着换完裤子和衣服后,又拿起木梳和头绳的沈春花,可怜的沈腊梅同学真的急的跳脚了。
“别着急嘛,今天要分一整天呢。”
她现在的这个头发不梳不行,看着沈腊月跟她一样粗黑但略短的大麻花辫,拿着两个黑色橡皮筋的沈春家继续平静安抚着。她其实可以很快,但旁边小姑娘跳脚的模样意外的感觉很可爱,所以她就起了一点点坏心思故意逗弄起来。
“你,你再这样我就要——”
“花花,花花不好了,外面分粮的地方打起来了。你爷爷被人揪住脖子和衣领子了!!!”
就在两人一个慢悠悠的梳头发编辫子,一个急的跳脚假装生气要打人时,外面传来沈阿萍特别着急的大喊声。
在她声音传进来时,她的人也从外面迅速的跑了过来。
“怎么回事?”
一听到这个声音,沈春花顾不得再胡闹和墨迹,直接拿着手上的梳子冲了出去。
“是前村李二蛋的爷爷,今年分粮好像跟往年不一样,队里好像不一次性给他们一年的粮食了,他一生气就揪住了四爷的领子。我看情况不对就赶快跑来叫我阿大了,现在我阿大他们已经跑出去了——呜呜!!”
沈阿萍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比沈春花大一点点,但就算再大也是十七八的小姑娘。
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,在带沈春花跑去大队院子时,她一边哭着一边迅速的跟沈春花说着情况。因为着急,她甚至说出了很多本都的特殊方言来。
“一队到五队都是前村的,他们就是看大清早那边没有我们的人才这么猖狂的。”
沈春花跟沈阿萍快速外前跑时,跟在她们后面的沈腊梅也铁青着脸气愤着。
在原主的记忆里,沈家村后来重新分过村,靠近黑泉和沈家山山体的内圈三公里叫做沈家村后村,而外环像扇子边缘的那七公里区域叫做沈家村前村。
当时据说为了一个前村后村的名字,外面跟里面就差点打了起来。
再到后面国家开始给各家各户编号,开始分生产小队时,外面跟里面为了那边叫一对,也再次打了起来。
靠近里面的人,上山更容易,打水也更加的容易。
靠近外面的,虽然出去外面容易,去外面的水田容易。但他们还是感觉靠山靠黑泉的地方比较好,就是看不惯早早定居在这里的沈家村村民。
反正就算是一个村子,前村和后村,也总是因为各种事情吵起来打起来。
即便前村有很多村民也都是沈家人,认真扒拉合计也能跟沈老队长扯上关系。
但在碰到涉及到自己利益的一些事情时,那些人也是下意识的站在他们前村的立场上。那个时候不管他们平时对老队长多客气,大家也是红着眼睛六亲不认的。
像上次,因为浇水抢水渠的事情,前村和后村就狠狠的打过一架。
脑子一下子闪过很多,沈家村前村和后村恩恩怨怨。
等过去发现那边确实已经打成一团了,很多人捂着鼻子和额头,地上已经有很多发黑发红的鲜血了。
脑袋一懵,等反应过来时,沈春花已经站在大队门口。并且已经拿起大队桌子上的黑色大话筒了:“都给我停下,你们不知道今天要来公社的大领导吗!!!”